燃气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燃气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准备金率闪电上调A股趋势解密

发布时间:2021-01-07 09:10:27 阅读: 来源:燃气阀厂家

准备金率年内第三次上调 加息几率减小

中国人民银行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年内第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此次调整完成后,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距2008年6月的17.5%的高点仅有一步之遥。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的资金预计将超过3000亿元。

分析人士认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向常态的进一步回归,主要体现出央行对当前流动性过于充裕的担忧。

数据显示,2010 年3 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回落至22.50%,正在向着17%的调控目标有序回落。狭义货币供应量(M1)也连续第2个月回落。

一位分析人士预计,根据全年7.5万亿元新增贷款和全年均衡投放的要求,M2和M1增速将于第四季度回落至20%以内,这一态势将有助于减缓通胀压力并稳定通胀预期。

央行这一次动用准备金率工具的原因可能是居高不下的外汇占款。外汇占款的增加将直接导致基础货币量增加,再通过货币乘数效应,造成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在银行体系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对冲,将不利于流动性的控制。

兴业银行(601166)资深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准备金率上调的直接原因很可能是升值预期下较高的外汇占款。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外汇占款有较大关系。

央行前两次上调准备金率被市场理解为警示商业银行的信贷冲动,而此次上调,来自信贷投放的压力似乎并不是很大。鲁政委认为,4月份新增信贷约为7000亿元,这一水平在监管层的允许范围内。

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之后,是否意味着加息的出台将再次延缓?一位业内人士指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与加息之间不具备可完全替代的关系。但从加息所需满足的条件看,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同时,加息也意味着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因此,使用利率工具会相当谨慎。

连平也认为,加息需要考虑物价、资产价格、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在目前,房市股市都在震荡调整的节骨眼上,加息的可能不大。(上证)

存款准备金率逼近天花板 效果:仍难控制流动性   年内连续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进一步显示政策趋紧决心的同时,也使得央行可再采用的"相对温和"的调控手段接近极限。

"五一"假期的第二天(5月2日)傍晚,央行宣布,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据估算,约3200亿元流动性将被锁定。至此,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达17%,距离2008年6月17.5%的峰值仅一步之遥。

在3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有观点认为,由于上调存准率与加息有替代作用,因此央行短期内加息可能性不大。但也有分析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考虑到房价和其他重要物价有可能继续上升,央行此举只是一个开端。

现状:流动性压力依旧

开年以来,央行频繁利用公开市场操作手段回收流动性。春节后,更是连续10周净回笼资金,累计回笼量达1.1万亿元。与此同时,央行于1月18日和2月25日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从静态角度看,这两次上调锁定了6000亿元的流动性。

尽管央行收紧货币的意图明显,但实际效果欠佳。

中金公司在4月26日发布的《中国利率策略周报》中指出,央行一季度的数量调控只是对冲了新增的外汇占款,并没有吸收掉去年末财政存款投放带来的新增流动性。

该报告分析指出,一季度新增外汇占款接近7500亿元,这个数字与央行公开市场回笼和法定准备金比率上调锁定的流动性差不多,这导致央行前期的数量调控并没有改变流动性宽松局面。

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流动性增长依然迅速。截至2010年3月末,M2(广义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长22.5%,尽管增幅较上月和上年末分别低了3.03和5.18个百分点,但由于去年基数偏高,因此这个增速依然可观。与此同时,CPI持续走高和热钱不断涌入,也迫使央行进一步紧缩货币。

效果:仍难控制流动性

对于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实效,受访的经济学家并不乐观。

玫瑰石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于控制流动性的效果有限,应被看做央行对民众通胀预期的心理疗法。

谢国忠表示,对于国有四大银行来说,由于其可贷资金充裕,存贷比距银监会75%的监管红线尚存一定距离,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并不会对其可放贷资金产生影响。而对于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由于其存贷比已接近或超过监管红线,即使准备金率不上调,也没有资金可贷。

据2009年年报,截至2009年末,建行、工行(601398)(601398)、中行(601988)(601988)的存贷比分别为60.24%、58.6%、71.8%。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则超过或接近监管红线,中信银行(601998)(601998)的存贷比为79.62%,深发展为79%,交通银行(601328)(601328)、兴业银行(601166)存贷比接近72%,招商银行(600036)(600036)的存贷比为73.69%。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志浩在接受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和谢国忠相同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监管层对流动性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信贷额度调控这一手段,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效果有限。

王志浩认为,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目标之一,就是要维持银行间市场利率的稳定,央行不希望看到银行间市场利率下降,因为该利率的下降会降低借贷资金投放的机会成本。

预测:加息战车将启动?

当数量型工具效果有限时,加息的选择再一次显现。但市场显然对加息与否以及加息的时间窗口还存在分歧。对于监管层来说,是否加息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难解的单选题。

德意志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中国策略部门负责人马骏认为,通胀压力进一步上升,对于政策方面有着重大的深层次意义,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本身将很快变得明显不够;几个月内,政府可以选择的举措很少,只能诉诸于加息和某些价格管制。

先前有分析指出,为防止热钱迅速流入,中国不会选择在美联储之前加息,同时由于加息往往发生在内生增长动力强劲的时候,因此,在全球经济复苏尚不明朗时对待加息要慎之又慎。但是,最近资产价格的快速上升,以及PPI的持续走高,又让倾向加息的声音逐渐占了上风。

近期,央行行长周小川在美国华盛顿表示,中国将密切关注价格走势,并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北京也表示,中国当前最大的经济问题,是资产价格上涨过快;央行研究局副巡视员李德在上海曾表示,当前央行采取加息的可能性比较大。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近日撰文指出:"当下的中国没有什么可以过多考虑的了,应当坚决地紧缩货币,抬升长期的利率水平。"谢国忠更是指出,除非利率迅速大幅上升,否则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将难以控制。

央行此次"闪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究竟目的何在?

正当人们都沉浸在"五一"小长假带来的轻松中时,央行周日(5月2日)突然宣布,上调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令人惊讶的是,此次调整后,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达到17%,离历史最高点17.5%仅一步之遥。

央行此次"闪电"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究竟目的何在?货币政策调控是否会加速?

存款准备金率向历史高峰迈进

央行上周日表示,自5月10日起,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上调50个基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则暂不上调,维持原来的13.5%不变。据悉,财政部部长谢旭人5月2日表示,鉴于经济仍在从全球金融危机中逐步复苏,我国今年将继续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他重申,中国政府将采取及时措施,改善经济增长及结构,同时把控好通货膨胀预期。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作为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的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为了保障客户能够提取存款和保持足够资金作清算,而准备存放在央行的存款。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我国年内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此前,央行曾于今年1月18日和2月25日两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此番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预计可一次性冻结金融机构资金超过3000亿元。同时,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也将达到17%的高峰。

事实上,今年以来,央行就一直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这两大数量型工具来回收流动性。截至4月30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已连续10周实现资金净回笼,累计净回笼资金量达到惊人的1.1万亿元。而此前有业内人士认为,央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中发行央票完全可以替代存款准备金率回收流动性的作用。不过随着近期大量央票即将到期,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将较发行央票对冲流动性的成本更低。

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加速信号

那么,央行在近期推出3年期央票这一数量型调控工具回收流动性后,存款准备金率的再次上调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调控将进一步加速?

法国巴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昨日(5月3日)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央行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两点原因:一是银行间过量流动性太多。随着目前新增贷款额度收紧,以及央票到期量与外汇占款增大,对冲流动性任务已刻不容缓;其次,4月国务院要求地方政府切实负责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在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发行央票关注度并不很高情况下,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显然有更强的政策宣示作用。另外,由于打击住宅投机的政策已相继出台不少,未来央行是否会陆续出台一系列紧缩政策还需关注。不过央行或许还酝酿两大政策:一是对地方融资平台进行调节,料在今年第三季度前就可能开始实施。

二是提高利率以遏制通胀预期。若CPI连续3个月都高于4%,那加息的概率将大大提高。预计年内央行会采取加息这一价格工具。

长城证券分析师腊博则认为,今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主要以量化为主。而收紧流动性有两大手段,一是通过缩小放贷规模,一是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此次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加息的可能性已非常小了。

腊博向记者解释,由于今年前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物价水平还比较温和,加上目前CPI并不高,故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并非针对物价,而是针对前期放贷太多。

在逐渐退出宽松货币政策期间,央行需通过存款准备金这一工具来向市场输入较强的调控预期,以免真正需要收紧政策时市场措手不及。这从前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预期影响明显可见一斑。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第一季度银行放贷规模较高,但由于银行间目前还有超额存款,预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资金层面影响并不大,反而不如严控放贷规模所带来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认为,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影响有限,各银行放贷能力受贷款配额限制更为明显。中国各商业银行2010年的年度贷款目标总额仍为人民币7.5万亿元。央行上半年可能还会上调一次存款准备金率,7月份左右人民币则可能升值。高盛则表示,由于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仍在2%左右,调高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对银行放贷能力影响有限,但该举措对市场释放政策收紧信号。预计央行可能通过窗口指导实施更多紧缩措施,存款准备金率将是主要方式。但不排除央行可能加息三次,每次27个基点。(每日经济新闻)

中国人民银行5月2日宣布,决定自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年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证券日报》记者就未来是否会加息、如果加息幅度是多少、不加息的理由是什么等问题,专访了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交通银行(7.12,0.11,1.57%)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张晓晶、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中国经济评价中心主任刘煜辉、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601988)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等专家。

加息"时间表"如何定 要看二季度数据"眼色"

主持人:5月2日,央行年内"出乎意料"的宣布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在"五一"假期之前,CPI继续走高的预期日益增强、央行频繁提出"稳物价"、经济过热等因素,使得市场关于未来加息的预期十分猛烈,也造成A股市场连连下挫。央行此举暂时"浇息"了市场的担心。不过,也有多达23家研究机构近半认为二季度是加息的节点,对此,各位有什么看法?

左小蕾:央行第三次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符合我前期一直以来的判断。由于我国当前的目标主要是流动性问题,因为流动性过剩,市场很担心将来会通胀恶化,所以产生了通胀预期。那么,当前的目标就是管理流动性。那么,对它最有效的工具就是数量化的工具,即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年期的票据。如果把流动性管理在一个合理的范围,通胀预期就会有所回落,那么,其它一些问题包括成本的提高也不是利率所能调整的,可能也采取其它办法才能解决。

政策要具有针对性,目前包括蔬菜、水、垫价格的上涨都会推动CPI的上涨,加息的功能是对资金成本进行控制,因此,当前采用加息的手段是无效的。同时,目前调整利率无正面只有负面的影响。国际上,美联储加息的可能性很小,中美之间本就存有2点多个利差,中国一旦加息,3个百分点的利差,会推动套利资金迫使中国人民币的进一步升值。同时,通过零利率借钱,除了无风险的得到3点多的利率之外,加上博弈升值,如果升值3.5%,那么,套利资金无风险的获利10%,这无疑是在吸引更高的资本流入的动机。

赵锡军:加息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药。CPI增长并不完全是由货币政策造成的,加息并不能解决问题。今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还是应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连平:是否加息不仅看CPI,重要的是要总体考虑中国经济情况,包括CPI、PPI、资产价格等方面。最近,国家采取的房地产调控措施力度较大,其对整体经济的运行会有怎样的影响有待继续观察。此外,对信贷的投放还是控制在今年的计划内,未来两个月比较关键。6月的时候,有关部门就能判断是否需要采取加息政策。

张晓晶:是否加息还是要看市场的情况,更多的要考虑资产价格。现在,不少人提出加息是一个很好的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手段,从这个角度,所以市场上对于加息的预期有一定程度的强化。未来二季度是否加息关键还要看2季度的数据。

刘煜辉:今年肯定会加息一次,时间点差不多在二季度,幅度为27个基点。央行不会大幅加息,当然,出现真正紧缩意义上的加息,恐怕也很难发生。原因在于,无论是地方、银行、大企业都不希望加息,真正的因素也在于此。作为政府来讲,希望通胀较长时间的保持低利率水平,为商业银行营造一个更长一点的所谓的"官定"的利差,这也为以后的刺激政策的"后遗症",包括债务的处理多留一些空间。

郭田勇:未来加息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未来的物价水平可能持续的处在一个负利率的状态,加息主要还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二季度正常来分析,比起一季度CPI走势很可能达到3%,甚至3%以上都很有可能。那么,根据CPI指标的走势,适度的提高利率是很有必要的。当然,为了保证实体经济的稳步发展。同时,给企业的复苏,给企业未来的发展中提供一个低成本的环境。建议采用非对称性加息,即存款利率多加点,贷款利率少加点。具体的幅度是,存款利率为27-54个基点,贷款利率为0-36个基点。

CPI上涨不等于通胀恶化 略超3%仍属可控

主持人:近期,关于未来我国CPI可能继续走高的预期日益强烈。

刚刚公布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朗润预测"结果显示,二季度CPI将增长3.1%。有机构预测我国全年的CPI将同比上涨3.5%,还有学者还预计全年可能超过4%,甚至达到5%。那么,各位怎么来看待这个问题?

左小蕾:今年中国的通胀率超过3.5%又会怎么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的恢复必然带来通胀上涨,这是绝对的。因此,不是说CPI一上涨就说明通胀在恶化,应该有一个可承受的水平。我认为,中国在现阶段可承受的水平应该在5%左右,原因在于,这是与收入水平相匹配的。

中国的经济增长今年可能达到10%,甚至更高。去年农村的人均收入水平增长8.5%,城市则是达到9.3%。那么,随着经济增长的恢复以及政府对收入机制频繁的调整,今年的收入水平的上涨也是跟经济增长相匹配的。通胀的增强必然带来价格水平的上升,连带着百姓支出的增加。但是,关键的一点是,我国的收入水平比价格水平上升的更快,因此,百姓仍然具备支付能力。当然,如果价格的上涨已经超过了百姓的可承受水平。最大的问题在于低收入群体,比方说,低保的、退休群体,所以,那么,政府就启动补贴机制对其进行补贴。

连平:CPI的确是决定是否加息的一个重要因素,2季度的CPI可能会达到3%,而最近,国家对房地产的调控比较成功,其对整体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观察。

张晓晶:目前来看,即使2季度CPI达到3%以上,也依然是在可控的范围内,今年爆发恶性通胀的可能性不大。而且现在国际上包括IMF都表示应该提高目前通行的CPI标准。

赵锡军:2季度的CPI有可能逼近3%,但是会不会超过不好说,农副产品价格上升,能源产品价格上升都对CPI上升有压力。不过就全年情况来说,现在预测还有点过早,今年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变数较大。

刘煜辉:中国经济中的"涨"实际上已经很高了。CPI只是这场达成共识的游戏猜测的由头,最终决策者也不会太关心CPI。

郭田勇:首先需要肯定的是,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存在,但是并不是呈现增强趋势,因为恐怕比起半年前,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还是在减弱。因此,总体来说,我国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都呈现一种有所收缩之趋。加上国家近期对于房地产业的调控政策,因此,总体来讲,我国的通胀预期仍然存在,但是跟几个月前相比是有所减弱的。

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中国的通胀在去年为最高,但是,在信贷投放数量较大,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我国的通胀仍处于比较强的阶段。由此判断,未来价格继续走高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未来CPI超过3%甚至到4%的可能性是确实是有的,但由于我国政府对政策力度的及时调整,现在发生大幅度的或者恶性通胀的概率还是很小的。

减少房地产贷款投放 引导下半年经济降温

主持人:近日央行频繁就"稳物价"出面表态,结合近期我国政府密集推出了一系列调整房价的政策,各位怎么看待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左小蕾:央行的货币政策是多目标的,虽然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这也是货币政策应该注意到的问题。那么,由于房地产是资金推动的,带有投机性质的,因此,收回流动性,加强信贷管理,就可实现。同样的,它也属于货币政策。

连平:近期,国家针对房地产的出台了不少政策,虽然,这不会对房地产价格造成很大的调整,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刚性需求带动下的消费需求,这种情况从现在开始将延续到今年下半年,会对经济发展有一个"降温"的作用。不过也还要看后续会不会出台进一步、更大力度的紧缩政策。

赵锡军: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贷款数量的下降将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形成抑制。同时,银行可能调整贷款投向,减少房地产领域的贷款投放。

刘煜辉:资产泡沫属于通胀的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泡沫肯定会影响物价,因为经济中间服务性的价格最大的成本就主要来自于地价,地价泡沫化会使得在城市中间生存的成本会被大幅度上抬,只不过这些在CPI中间很难被发现,但是,民众感觉到他们的生计越来越艰难,感觉自己的支出越来越多。

郭田勇:央行货币政策无论在何时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价格的稳定。当然,"稳物价"从经济意义来讲,是为了保证价格的稳定,而从更大的内涵来讲,是为了保证整个社会、民心的稳定。虽然房地产虽不包含在传统的CPI范围之内内,但房价的上涨也对民心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带来了不利因素。所以,从现在来看,所谓"稳物价"从原本意义来说,指的是一般商品的价格。虽然房地产价格形成机制比一般的商品价格机制更为复杂,但其和一般商品价格有个相通的地方,那就是受货币层面的因素影响的关系仍是相当大。这从某种程度来看,中央银行如果通过合理的后壁政策的操作,也是可以对房地产市场的价格起到一定程度的稳定作用。

经济已现"过热"隐忧 但仍需保持较快增速

主持人:除了通货膨胀压力以外,经济过热问题一直受到市场的关注,GDP的高速增长所导致的经济过热担忧已经成为加息预期的另一原因。目前,有机构预测二季度GDP将增速10.5%,全年GDP增速或在10%左右。各位的观点是什么?

左小蕾:的确,市场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经济过热问题,那么地方政府推高经济增长的冲动特别强,这是对通胀产生影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按照部分市场人士提高利率,那么,接着会减少信贷投放,并减少投资,按照这种流程操作,使得中国的经济过热情况得到控制,同时也有利于通胀水平。但是,关键的问题就在于,调整0.27个利率,地方政府未必为之所动。相比调整利率,加强银行对地方政府信贷的管理,甚至直接取消目前银行还部分存在对房贷采取的7 -8.5折优惠政策,效果会更加有效。

连平:2季度GDP同比应该能达到10%,另外,很多前瞻性的数据,例如PMI、用电量、运输量、进口都预示着整个经济的活跃程度还会进一步提高。不过也要考虑到这是在去年比较低的基础上的,与2007年经济过热时的数据有很大差别。从前段时间物价数据和资产价格数据走势看,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从2009年12月以来上涨较快,如果没有政策措施控制,经济未来出现"偏热"的可能性较大。

张晓晶:10%是否就是"过热"不好评价,毕竟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们都保持了很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在去年比较低的基数上,一季度11.9%是否就是一个很高的速度也还有待继续观察。当然,经济朝过热的的方向走是大家不希望看到的。还需要关注地方的投资情况,很多地方的有些,土地财政等是否会爆发投资过热还需要继续继续观察。

赵锡军:4月才刚过去,现在就只是通过机构的预测数据说经济过热还为时太早。在目前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经济运行面临的变数还很大。尽管与去年相比,GDP上升了,CPI也由负转正,但还应该看到一季度的投资增速回落了,而消费增速,出口等还不稳定,都需要进一步观察,目前还很难说经济增长已经稳定,并且达到过热。

刘煜辉:这是毫无疑问,我国的产出缺口已经翻正了,无论是从一季度我国GDP增长11.9%,还是所谓的季度环比增长10%,无论从哪一个值都显著的超出经济学界所公认的长期潜在的增长水平。所以,产出缺口翻正以后,所谓过剩产能对通货膨胀压制的作用其实就已经不存在了。所以,从这个角度讲,经济肯定是过热的,除了上述的产出缺口已经明显翻正之外,包括其它一些指数也可以看出,包括中国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保持在55%以上,此外,用工的紧张、民间拆借利率的飙升,资产泡沫的升级,大量的企业产生了通货膨胀的强烈预期,加强存货的投资,使得中国的进口大幅的超出出口,出现了自2004年5月份以来首次的月度逆差,这些都已经说明问题了。

郭田勇:经济过热主要是未来经济的不确定较大。举个例子,去年专家预测今年的出口会稳定在30%、40%甚至60%的增长幅度上,但是就目前现状来说已经很难判断,中国的贸易顺差在未来或呈现走低之势。另一方面,政府未来的投资力度也会趋于减少。那么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出现过热,至少从这两个层面来说,经济过热如果是消费过热引起的过热,倒是令人高兴的事。因为,出口未来可能不能估计的过于乐观,投融资方面,政府去年也意识到地方融资平台出现了一些问题,今年也有收紧之势。因此,中国未来并不排除会出现经济过热,中国最需要担心的问题并不是经济过热问题,通胀和资产泡沫问题要比经济过热所带来的威胁要更大些。(证券日报)

准备金率再度上调 股市资金面临考验

中国人民银行2日晚间宣布,自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这是央行今年以来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按照目前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现有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为16.5%计算,5月10日上调之后,国内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将增长到17%,与历史最高点17.5%仅相差0.5个百分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A股市场将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国金证券(600109)首席经济学家金岩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存准率再度调高对于股市是利空,而且比直接加息所造成的负面冲击更大。

"如果说,之前市场都在静候加息这只靴子落地的话,那么央行这次上调存准率的动作,就好比先扔了一只袜子。"金岩石表示,市场绝不会因为见到了这只"袜子",就打消了扔"靴子"的预期,认为上调存准率后就不会加息、股市利空已经出尽的想法显然过于乐观。

与直接加息相比,上调存准率的动作"温柔"一些,但所释放出来的紧缩信号并无二致。金岩石认为,这是央行针对一季度铁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性过热所作出的及时反应,也是针对楼市调控的宏观政策配套。"当前形势下,我判断楼市与股市资金不会形成跷跷板效应,楼市投机资金大举撤出、流入股市炒作的可能性不大;因投资者普遍担忧后续还有进一步的紧缩政策出台,A股市场将继续下跌寻底。"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对资本市场形成一定压制。今年以来,小盘题材股高股价、高估值,大盘蓝筹股低股价、低估值的特点分外明显。"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表明了央行坚决治理货币疯狂扩张的决心。"李迅雷表示,这对股市将形成一定压力。大盘蓝筹股由于前期调整比较充分,估值压力相对较小;而小盘题材股则可能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

李迅雷指出,从1季度以来的政策执行情况来看,央行运用数量型的手段持续收紧,包括4个月之内连续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在公开市场上则进行了更大力度的资金回笼,央行3月份净回笼资金6020亿元,4月份净回笼资金4370亿元,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也可锁定8500亿元,商业银行投放信贷的能力无疑受到一定遏制。

从统计来看,2008年至今央行11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宣布决定后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出现9次下跌、2次上涨。(上证)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五月开门红悬了

刚过去的4月,在地产调控政策超预期等利空消息的肆虐下,在"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期指助涨助跌的功能首先在做空方面发挥作用下, A股市场月跌幅达7.67%,创今年以来的单月跌幅新低。不过, 4月份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大盘走出探低回稳收出长下影线的走势后,市场悲观的情绪有所缓解,市场人士也纷纷表示,五月开门红可期。然而,在央行五一期间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业内人士却稍有谨慎起来,"准备金率上调,金融、地产受压,五月开门有点悬了"

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增加市场压力

5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决定从2010年5月1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暂不上调。据悉,此次调整后,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将为17%,离历史的最高峰17.5%仅一步之遥。

据了解,这已经是年内的第三次上调了。业内人士指出,市场在经历过较大的调整后,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在央行上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后,投资者的心态可能变得更加谨慎起来。

对于人民银行在2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决定。分析人士指出,尽管2010年货币政策基调仍是适度宽松,但在具体动作上,随着准备金率的节节提升,央行的适度紧缩货币的调控意图已经明朗。因此,央行在五一期间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的决定,说不上是"意外"。而且,可以预见,近期央行提升准备金率的动作仍可能继续。

年内央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尽管每次上调幅度不大,但向市场传递出明确的紧缩信号,且对市场收缩的影响将逐步增大。此前,央行已在公开市场连续10周实现净回笼,累计净回笼资金量已达1.1万亿元。

有经济学家认为,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仍然旨在收紧银行系统过于充裕的流动性,防范通货膨胀和经济过热风险,预计可一次性冻结金融机构资金超过3,000亿元人民币;估计短期内央行仍有必要继续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回收流动性,但近期加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此举无疑会给证券市场再添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上调准备金率之前,中央汇金公司称,支持工行、建行和中行将2009年的现金分红比例由50%降至45%,以提高三行通过内部积累补充资本的能力,并称将积极支持并参与各行的再融资计划。

华融证券一刘姓分析师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认为,提高准备金率影响最大的是银行股和地产股,而这两类对指数影响最大。在这两类股刚有所企稳,题材股目前开始进入了"补跌"期间,出现这样的消息对市场的影响肯定是负面,目前投资者的心态也是非常脆弱,因而,五月首个交易日大盘出现低开的机率相对较大,开门红有点悬。

不过,有券商研究员告诉记者,上调准备金率对市场的影响只是暂时的。今年1月12日第一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的时候,第二天市场的确是跌了,但随后却连涨了四天。2月12日第二次宣布上调准备金率时候,市场也仅调整了两天,接着却连涨了一周。由此可见,上调准备金率并非什么特大的利空,更多的只是心理上的影响。

继续重个股轻大盘

据中国气象局公告,4月以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3℃,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值。与此遭遇的相同是A股市场的走势。4月份大盘3109点回落到2870点,下跌239点,为2004年以来表现最差的4月。虽然如此,4月份也依然跑出了德赛电池(000049)(000049)等牛股。投资者继续重个股轻大盘的投资思路依然比较明显。

虽然A股市场在经过讯速的"宣泄"后,权重股出现企稳迹象,业内人士却认为,近期即使大盘出现暂时性的企稳,金融、地产这两大指标性板块的表现还是较弱。在经过4月份的连续大跌后,市场神经非常敏感,稍有骚动,做多资金便会收敛,这就使得市场很可能在5月份延续震荡。此外,由于市场还没有完全回补2009年10月9日的缺口,以及周线上的破位,预计后市仍有惯性下探要求,但幅度相对有限,整体弱势下探后,低位整理的概率较大,投资者宜继续坚持轻大盘精选个股的操作思路。

对于行业个股的选择,平安证券策略研究员认为,前期地产政策调控压力不断加大,但地产股向下的空间已经不大。大盘蓝筹估值已经较低,向下空间也有限。这说明市场担心的并非地产政策,而是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整体来看,大盘蓝筹股已经具有优势,中小盘股估值已经偏高。

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市场对银行地产板块悲观预期已经得到体现和反映,目前市场下跌的主要动力可能将转到调结构中受益较大的新兴产业和科技股,轮换下跌的可能性也将使指数有望维持振荡筑底,但结构性机会仍将继续存在。走势上看,随着指数快速的探寻阶段底部之后将逐渐企稳,五月行情也将出现风格的切换,不管从相对价值还是绝对价值来看,大盘股的低估值都将对资金产生吸引,权重股摆脱低迷之后,市场将重拾升势。

风格转换迟迟没有到来,被有些人称作是伪命题,大盘蓝筹股也因此被受"冷落"。然而,东海证券分析师董高峰表示,大盘股在良好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具备一定的上涨刺激因素,尽管货币政策收紧预期使得资金面仍较为紧张,但是升值预期带来的热钱流入及部分投机资金从房地产市场转向股市,都将对市场构成利好;另外,股指期货的推出,对大盘权重股的配置价值的提升还未完全显现,随着未来基金等机构参与股指期货细则的出台,大盘蓝筹股的配置价值将进一步提升。

在目前资金并不充裕的背景下,考虑到大盘蓝筹股的投资效果可能没其它一些板块或题材股来得快,那么,哪些板块行业和题材股在接下来,有望跑赢大盘呢?

广州证券在研究报告中指出,5月的重点配置应放在能抵抗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风险、业绩保持较快增长的行业上。资源类行业中,煤炭估值相对较低,但受宏观政策影响也比较大,机会与风险并存;有色金属中部分贵金属价格受需求支持不断走高,可能有一定的结构性机会。

题材股上,东方证券指出,中央发展新疆的力度和决心不能低估,"新疆振兴"不同于其他一般性的区域性振兴规划,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可以有很多种转型可能,但新疆经济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央政府倾注全力进行开发与建设。

新疆属于我国资源性省份,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农产品(000061)等。券商研究员指出,新疆扶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增加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加大对新疆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解决部分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创造就业,改善民生。在投资顺序上,建议关注基建类个股和资源类个股。(张厚培 投资快报)

央行再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A股五月或入底部酝酿期

房地产调控、股指期货正式推出以及大跌给4月份的股市留下深深印记。展望5月份的市场,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政策面压制并未解除,而再度提高准备金率也表明流动性继续收缩是大势所趋;此外,结构性估值泡沫依然存在,而海外市场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市场短期仍难见持续反弹,5月份将是底部酝酿期。

房地产方面的调控加上资金面的供需压力使得4月大盘深幅调整,4月份上证综指下跌7.67%。5月会出现反弹吗?先来对股市运行环境做一个全景扫描。

宏观经济与政策。央行近期发布的《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估计的一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12.2%,高于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速度。申银万国认为,从产出缺口、投资需求旺盛和物价上行压力来看,目前中国经济出现过热迹象。

兴业证券同样认为,经济过热的概率在提升。首先,地方政府投资动力强,过去两年立项或上马的投资项目有很强的投资惯性。第二,资金价格低,显示资金宽裕,加大经济形势偏热概率。第三,从券商宏观研究员的预测看,普遍认为2010年全年CPI将在3%以上,部分认为四季度CPI将比三季度更高。正是基于经济过热的判断,机构普遍认为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继续加码。

对于宏观调控,宏源证券(000562)(000562)研究所所长董晨认为,一方面,房地产调控政策顺应民心,虽然会带来短期阵痛,但无疑有利于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央行再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虽然短期会对地产股甚至整个市场带来冲击,但其也能降低短期加息预期,所以不应完全当作利空来解读。

申银万国认为,货币政策的收紧会持续,但是短期加息的概率在下降;汇率政策可能会先于利率;财政政策方面,申银万国表示,近期国家集中出台了调控房地产的一系列政策,这次调控之后并不意味着不会再继续出台新的调控政策,需要密切关注房地产税收政策的调整。

公司业绩方面,兴业证券表示,5月份业绩驱动的时间窗口已经过去。上市公司年报、一季报将于4月底披露完毕。高增长、高送配对股价的刺激告一段落。从历史看,上市公司业绩季度环比增长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其中一季度环比增速最高,后续环比增速将下降。这种季节性规律,在对宏观预期不稳定的情况下,可能被进一步放大。

资金面方面,由于今年以来新股发行速度保持快节奏,股指波动较大,存款搬家现象未出现;虽然人民币升值预期一定程度上引发热钱流入,但是公开市场的对冲力度加上人民币升值空间较小等因素,导致市场资金面并不宽裕。长江证券(000783)(000783)表示,预计4月M1同比数据略有反弹,将维持在29.5%-30.5%区间,M2维持在21%-22%之间,流动性处于周期回落后的稳态。民族证券则认为,不管央行是否加息,目前国内信贷收紧信号十分明显,对A股资金面的影响显而易见。

估值分布。来自汤森路透的数据显示,4月30日上证综合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为19.39倍,动态市盈率为15.81倍,沪深300指数的静态市盈率为17.79倍和15.29倍;同期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日经指数的静态市盈率分别为16.21倍和21.98倍,动态市盈率为13.72倍和19.80倍,横向比较中国股市估值处于合理水平,泡沫并不明显。不过中国股市的估值结构性分化比较严重,如银行业截至4月30日的动态市盈率仅仅为10.44倍,房地产业为14.53倍,能源和汽车板块为12.09倍和14.04倍,均低于美国相应行业的估值水平;而同期,来自wind的统计显示,申银万国创业板成份和申银万国中小板成份的估值水平分别达到72.42倍和41.26倍,明显高于纳斯达克市场的21.22倍。

股指期货推出之后,市场陷入调整之中,民族证券认为,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上市后,并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A股的波动反而有加大趋势。5月份将是股指合约首次出现结算日,这将引发交易风格发生一些变化。

海外市场表现。2010年以来,海外股市大幅强于A股。目前来看,欧美国家的经济复苏正在逐步回暖,鉴于物价仍处于较低水平,宽松货币政策退出的步伐并不紧迫,因此海外持续上涨概率较大。不过,由于目前欧洲的债务危机、高盛的诚信危机以及欧美市场中期涨幅较大,预计市场短期会陷入震荡。申银万国认为,目前海外经济复苏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和美元走势引起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将对中国股市带来冲击,需持续关注。

买入时机未到

对股市各个变量的整体审视之后,机构普遍表示,5月份的市场仍需谨慎。广发证券(000776)(000776)认为,5月仍应保持适当谨慎的心态,等待市场趋势明朗是首选之策。整体而言,金融,地产已经处于低估洼地,但政策风险仍有一个较长的释放过程,也缺少向上的驱动因素,显现投资的价格到了,然而时机依然没有到来。未来市场的机会主要来源于以下三方面: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模式转变给市场带来更清晰的投资机会;主题投资和个别业绩黑马将是市场主要的投资机会;出口及相关行业或迎来阶段性超预期增长。

长江证券(000783)认为,在短期对政策面的担忧得到一定释放之后,相信市场将重新步入均衡,在5月逐渐酝酿底部区域,市场震荡中的反弹主题配置为:机械、交运和化工。从全部资产的季节性配置策略而言,5月份相对看好小盘股和亏损股,而不看好大盘股和绩优股。

中原证券则表示,预计5月份上证综指主要运行区间为2700-3100点,对应16.8-19.3倍动态市盈率。建议投资者关注以下三类机会:首先,超跌反弹概念;其次,通胀预期概念,建议关注贵金属、农业、食品饮料等板块;最后,分拆上市概念。(中国证券报)

趋势加速器! 22次调整准备金与A股走势密码解密

0.5个百分点!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再次上调!

就在沪深两指于4月份连续下挫7.67%和10.66%,创近7个月新低后,央行又一次在大假期间上调存准率。2010年前4个月全球表现最差的A股市场,在此次政策出台后,到底将何去何从?出乎意料的调控,会不会让在期指市场杀红眼的空头继续做空呢?一切的谜团,给5月市场带来了重重变数。

通过对比历史上央行多次调整存准率后市场的短中期走势后发现,存准率与股市并没有必然联系,但是它却往往成为股市当前趋势运行的"加速器"。

大盘处下跌趋势准备金率再上调

4月A股以一根大阴线收盘,上证指数连续跌破3100、3000以及2900点三道大关,收于2870.61点,月跌幅7.67%;而深证成指则更是惨不忍睹,月跌幅高达10.66%,收于11162.5点。

业内人士称,4月份A股大跌主要由于国家接二连三地推出新政打压楼市,国十条的出台更是让一线城市楼市的成交量大幅萎缩,楼市连动股市,在万科(000002)A以及保利地产(600048)等一线地产股的带头暴跌下,股指大幅回落,此轮地产调控引发的资本市场暴风骤雨出奇猛烈,令人始料未及。

另外,从4月16日股指期货合约正式上市后,A股持续下跌明显放大了利空效应和股指波动的区间,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市场人气遭受严重打击,导致股指进一步加速探底。仅4月下半月,沪深两指便分别下挫8.3%和10.10%。A股连续暴跌,也将2月、3月份两根小阳线被完全吞噬,成为今年全球表现最差的资本市场。

就当投资者认为否极泰来时刻已到时,央行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存准率0.5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则暂不上调。调整后,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已经高达17%,离2008年6月7日创造的最高点17.5%仅一步之遥。

正在经历一波持续弱势震荡调整的A股,5月又将再度面临市场环境变化的挑战。那么,存准率的上调,到底会对股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存准率上调从根本意义上说利空股市,但是两者并无直接关联,不过通过对历史多次调整准备金率进行梳理,可发现此动作往往成为股市当前趋势的"加速器"。

2007大牛市为股指推波助澜

统计发现,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央行曾10次上调存准率。2007年1月5日,央行上调存准率至9.5%,上调幅度为0.5%,虽然上调当日上证指数大幅回落,但是这并没有改变市场整体向上的运行趋势,在央行2月16日再调存准率之前,该指数在此30个交易日时间依旧累计上涨了10.21%。

当年2月16日,央行将存准率上调至10%,时隔一个多月的再次调整,依然未对股指造成任何负面影响,相反的是,在接下来30个交易日里,上证指数再次累计上涨9.97%,并成功突破3000点。

此后,在2007年4月5日、4月29日以及5月18日,央行连续三次上调存准率,调高至11.5%。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三次密集调整期间,上证指数加速上扬,仅仅在27个交易日里便上涨了22.44%,并突破4000点大关。在之后2个多月期间,这种上涨势头依然延续,在7月30日央行上调存款金之前,指数依然累积了9.01%的区间涨幅。

从2007年7月底至上证指数创出历史新高6124点之间,央行还三次上调了存准率,截至当年10月13日,存准率已经被调高至13%。

在这一波大牛市中,央行虽然多次上调存准率,股指在调整当日也呈现出涨跌互现的走势,但是通过对短中期运行情况来看,上调存准率并没有改变整个市场的运行趋势,反而加速当时趋势的发展。

2008年大熊市 加速大盘下跌

不仅仅是在牛市中,存准率的调整对股指运行趋势起到加速作用,在2008年熊市里,存准率的连续上调以及下调,对股市则起到助跌的作用。

在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大小非解禁潮汹涌而至的影响下,A股市场于2008年走出了一波大熊走势。

2008年1月14日,在上证指数再次突破5500点后,股指便一路下滑,1月16日,央行上调存准率0.5%,使得存准率增至15%,这一时点的调整动作,也让刚刚掉头向下的A股市场加快了下跌速度,在3月18日再次上调之前,上证指数在39个交易日里暴跌29.83%。

随后在3月18日,4月16日以及5月12日,央行接连分别上调存准率0.5%,此番连续上调,虽然对市场影响减小,但到6月6日之前,近3个月时间内,上证指数仍然下跌了12.84%,并一度跌破3000点。

6月7日,央行出乎意料上调存准率1%,上调幅度创了2008年年内最大,本次调整后,存准率也达到了17.5%的历史高点,此举有望冻结可贷资金逾4200亿元。大幅度的调整,基金出现罕见做空大动作,6月10日,上证指数狂跌7.73%,前20大权重股全线下挫,尾盘近1000只个股跌停。

在暴跌之后3个月时间内,A股依然毫无反弹迹象,仍保持下跌趋势,在当年9月25日央行下调存准率之前,上证指数在6月10日至9月24日之间下跌了33.42%,股指离2000点近在咫尺。

当存准率高至17.5%后,9月25日央行下调存准率1%,尽管受此消息影响,上证指数大涨3.64%,却未能抑制整个市场的下跌趋势;10月15日,存准率再下调0.5%后,上证指数却于10月28日创了近两年的新低1664点。

从两次市场大涨大跌的运行情况以及存准率在此期间的调整可以清楚地看到,存准率于股市没有宿命之说,它仅是当前市场运行趋势的"加速器"。(每日经济新闻 刘明涛)

警防"端午惨案"重演 反弹或许只是减仓的良机

历史总是重复的。

2008年6月7日傍晚,端午节假期,央行突然宣布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达到17.5%的历史最高位。

类似的情景在今年的五一劳动节假期又再度上演。同样是节假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同样是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让人嗅到了2008年端午节的气味。而对于投资者而言,2008年端午节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后的市场走势,无疑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

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引发惨案

首先来回顾一下2008年端午节前的市场走势和宏观经济背景。沪指在经历2007年的大幅上涨后,于2008年初出现大幅回调;而尽管当年4月底形成一次反弹,但端午节前的一个月指数又回到跌跌不休的状态。另一方面,当时的中国经济正面临国内通货膨胀和国外次贷危机的双重压力,特别是通货膨胀的风险尤为突出。当时的央行报告强调,基于对经济形势的综合判断,防通胀风险胜于防经济下行风险。

对比而言,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背景极为相似。沪指同样是经历了2009年的大幅上涨后在今年初陷入低迷,而在5月2日消息传出前的半个月内,沪指更是累计下跌近10%,期间多次出现单日暴跌的情形。

宏观经济方面,刚公布的一季度GDP和职业经理人PMI指数显示,目前国内宏观经济仍逐步由趋热转向过热,潜在的通货膨胀风险较大。对此大部分市场分析均认为,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预示着政府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不单单考虑如何刺激经济增长,而是将防范通货膨胀风险和控制流动性放在了重要地位,货币政策进一步向常态化回归。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8年端午节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沪指复牌首日便暴跌7.73%,其后连续5个交易日报收阴线,仅一个月内沪指便由消息宣布前的3329.67点暴跌至2705.87点,累计下跌超过18%,被市场称为"端午惨案"。

考虑到上述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都是在极为相似的背景下进行,2008的"端午惨案"无疑为今年五一节后的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反弹是减仓良机

在本报记者对多位私募人士的调查中,对于五一节后的市场走势,大部分人均明确表示不看好后市。深圳某私募人士更指出,未来一个月内大盘出现深跌的概率非常大,及有可能复制2008的"端午惨案"。

该私募人士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将强化市场对于流动性紧缩和调控政策加强的心理预期,而一旦这个预期或趋势形成,将在短时间内无法扭转,反映在盘面上便是指数出现大幅回调。

那么,投资者应如何面对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带来的影响呢?华安证券财富中心分析师张兆伟表示,短期市场出现情绪性下跌的概率较大,后市逢反弹将是减仓的好时机。

国联证券策略分析师李斌也指出,节后的首个交易日指数开盘可能会出现先下跌再反弹的情形,但由于市场对流动性紧缩和通货膨胀风险的担忧,更有可能形成逐级抵抗同时也是逐级下跌的态势。

李斌的预测的走势与2008年的"端午惨案"后大盘的走势极为相同。盘面显示,在当年端午节后后的一个月时间内,沪指曾有过三次大大小小的反弹,最大一次的反弹程度接近10%,呈逐级下跌之势,而选择在反弹时减仓被证明为是明智的做法。

深圳开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叶猷建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短期心理将产生一定的冲击,但从估值角度来看,部分蓝筹股的估值水平已经十分合理,这种背离将使得市场走势出现反复。操作上,可以逢深跌时买入,特别是乖离率偏离较大时;而股价反弹到一定高位时则卖出。(每日经济新闻 马宇飞)

治疗阴道炎的注意事项有什么

上海市盆底功能障碍医院哪一家较好

上海妇科医院_上海急性盆腔炎的表现

上海专家治肾病医院

外阴瘙痒擦牙膏更痒

重庆哪家医院治牛皮癣专业